JWen's Blog

Personal website of JWen 丁文亮的个人网站

从《套中人》说起

2024-09-20


写作时内心十分矛盾,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,但又担心思考没来得及记录。或许人在看得见更大的图景之后,就无时不在矛盾之中做出选择。此时的我,显然选择了记录思考。

起因是听闻一个教育学的硕士生 Z 对她的老师的表达,我试着写成(浓缩、虚构、真实、故事兼具)的表达如下:

外界传递给我的信息表明,我的输入量太少。经过努力,我真优秀。哦我要更优秀。

比如思维导图。小时候狭隘的我抗拒它,高中时政治老师用思维导图我放心(我没意识到,思维导图用在其他学科更让我放心),大二时张三老师教我思维导图的颜色粗细审美,终于今年看到李四老师把思维导图用在(教学当中,科研当中,贯穿所有学科)。

李四老师让我眼前一亮再亮,我终于走向了思维导图。从前的笔记都是线性的,怪不得这么难受(思维导图的弯弯曲曲真让我舒服)。国内外思维导图一脉相承,醍醐灌顶。思维导图要用在我生活的每个地方,我要用思维导图俯视书籍,十本十本地俯视。

我按照她的思路,往后发挥了一下

从前的老师,如同路旁小灯,把我引导到思维导图的前面,而李四老师的等身著作和悉心指导,如同篮球场的灯,这个灯一亮,就照耀了我向往的未来。这个灯很亮很亮,让我有一种离开人世的感觉,对!古人说的“朝闻道,夕可死矣”,就是这个感觉!我要跟随李四老师的脚步,把有限的生命,用到无限的思维导图当中去。

这些表达的背景是学生选导师:在僧多粥少,信息极度闭塞,选导师制度又不透明的前提下,硕士生们只能不断争宠,特别是向那些手握资源的老师争宠,来满足自身利益。就如上述的学生 Z,其实没有自知之明,对李四极尽谄媚,让我感到可叹的是,她是真的相信自己所说的话,而她又没有什么心机。但愿她不会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。

故事中的李四称得上“老师”吗?其实不然。李四虽然手握资源,可以给学生的论文和去路带来好处,但是他仅仅是把学生当成工具,进行资源配置来增加产出,来满足自身利益而已。而故事里未出现的多数其他学生,各自心怀鬼胎,相互恶性竞争。这个现象十分有意思,当我们用上帝视角观察里面的人1,这些人是什么样子呢?这些人又会去向何方,到达怎样的一种“稳定状态”呢?

~~~~~~~~~~~~~~~~~~~~

想到这里,我们暂且先不谈社会观察实验(这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2),我从学生 Z 身上看到的,还有契诃夫笔下的《套中人》里的别里科夫的影子。Z 真正相信自己所说的东西,这些东西如同套子,把 Z 套在其中,这也像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的“同化”。

这时候已经是午夜了。向右边瞧,可以看见整个村子,一条长街远远地伸出去,大约有五俄里长。一切都浸在深沉而静寂的睡乡里,没有一点动静,没有一点声音,人甚至不能相信大自然能够这么静。人在月夜看着宽阔的村街和村里的茅屋、干草垛、睡熟的杨柳,心里就会变得恬静。这时候村子给夜色包得严严紧紧,躲开了劳动、烦恼、忧愁,安心休息,显得那么温和、哀伤、美丽,看上去仿佛星星在亲切而动情地瞧着它,大地上不再有坏人坏事,一切都挺好似的。左边,村子到了尽头,便是田野。可以看见田野远远地一直伸展到天边。在这一大片浸透月光的旷野上也是没有动静,没有声音。

“问题就在这儿了,”伊万 · 伊万内奇又说一遍,“我们住在城里,空气污浊,十分拥挤,写些无聊的文章,玩‘文特’,这一切岂不就是套子吗?至于在懒汉、爱打官司的人、无所事事的蠢女人中间消磨我们的一生、自己说而且听人家说各式各样的废话,这岂不也是套子吗?嗯,要是您乐意,那我就给您讲一个很有教益的故事。”

······

“你看着人们做假,听着人们说假话,”伊万 · 伊万内奇翻了个身说,“人们却因为你容忍他们的虚伪而骂你傻瓜。你忍受侮辱和委屈,不敢公开说你跟正直和自由的人站在一边,你自己也做假,还微微地笑,你这样做无非是为了混一口饭吃,得到一个温暖的角落,做个一钱不值的小官儿罢了。不成,不能再照这样生活下去了!”
—— 契诃夫《套中人》

But I tell you these walls are funny. First you hate them.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. Enough time passes… 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. That’s “institutionalized.” —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

所以我写作的最根本的契机是:不能再照这样生活下去了!人接受同化,甘愿放弃思考,来换取一口饭吃,不应该啊,人不应该这样过活。人是会思考的,更具体的说,人是可以跳脱出自身以及环境,去客观地看待自己和环境,去回答:我是谁?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人?我要营造一个怎样的环境?我要过怎样的生活?我想和周围的人过怎样的生活?我小的时候要观察绿豆写日记,长大后,我发现我们其实可以像观察绿豆一样的去观察自己,观察别人,观察社会。而这些观察,也帮助我们去思考这些关键的问题,这些每个人都离不开的问题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

我想借此可以思考,什么是善良,勤奋,认真。什么是自由,平等,公正,法制。什么是独立精神,自由思想。

孟子曰:“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,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。

几希,少也。庶,众也。人物之生,同得天地之理以为性,同得天地之气以为形;其不同者,独人于其间得形气之正,而能有以全其性,为少异耳。虽曰少异,然人物之所以分,实在于此。众人不知此而去之,则名虽为人,而实无以异于禽兽。君子知此而存之,是以战兢惕厉,而卒能有以全其所受之理也。

舜明于庶物,察于人伦,由仁义行,非行仁义也。”

物,事物也。明,则有以识其理也。人伦,说见前篇。察,则有以尽其理之详也。物理固非度外,而人伦尤切于身,故其知之有详略之异。在舜则皆生而知之也。由仁义行,非行仁义,则仁义已根于心,而所行皆从此出。非以仁义为美,而后勉强行之,所谓安而行之也。此则圣人之事,不待存之,而无不存矣。尹氏曰“存之者,君子也;存者,圣人也。君子所存,存天理也。由仁义行,存者能之。”

—— 《四书章句集注》· 孟子集注 · 离娄章句上

Byproducts


  1. 这种思考方式源自和朱敏行聊天,是朱敏行的研究的一种解读方式。我们对待经济学,可以像做物理实验一般,给定外界条件,如温度压强湿度,我们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特征。类比到经济学,可能是,给定外界条件(外生变量),比如腐败程度,造假程度,我们观察市场里的人的行为有什么特征,比如他们投资行为如何变化,等。

    这种思考方式,跟数学证明也很类似,给定什么假设,我们得到什么结论。也如同我们观察社会现象,给定一些社会环境的假设,我们就能观察到社会里的人,都会有什么样的行为。 ↩︎

  2. 看到文末,也就知道我口中的,一个硬币的两面,是意味着,那些重要问题,有理想和现实之分,有理论证明和数据模拟之分。理想层面,我们是上帝,我们假定社会满足什么特征,我们可以像数学一样推导出,人的行为特征。数据模拟层面,我们是凡人,我们规定法律,看现实出现的人的行为特征,我们就知道这些法律,跟理想层面的差距。而这两面在我看来是殊途同归的,因为我们会选择判断什么是好的样子,如罗翔《圆圈正义》所说,我们客观知道完美的圆存在,我们现实画不出完美的圆,但是可以朝那个方向努力。

    这里其实跨越了个人,到群体社会。从个人的品德,到群体社会的样子。 ↩︎